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?
發布時間:2021-03-08 文章來源:本站 瀏覽次數: 25 次
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
1.農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低,農產品物流發展緩慢
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水平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很大。目前我國農村發展勢頭良好,但與城市相比,農村經濟依然落后,農民收入低,農村市場相對城市市場發展滯后,這必然使得農產品物流供給及需求水平低,發展緩慢。同時,農產品物流發展緩慢還與廣大農村地區物流意識差、物流知識薄弱、對物流重視不夠、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白、物流作業不規范有著直接關系。
2.農產品具有易腐性、季節性,農產品物流經營難度大
農產品與工業品不同,是有生命的動物性與植物性產品,容易腐爛變質,在物流過程中包裝難、裝卸難、運輸難、倉儲難。此外,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和周期性,對物流的要求比較高:一是季節性生產要求物流的及時性;二是為保證安全必須實施農產品綠色物流;三是要滿足一些農產品的特種物流方式,比如糧食的散裝運輸,水產品的冷凍運輸,分割肉的冷藏運輸,牛奶等制品的恒溫運輸等等,這樣對農產品的運輸、包裝、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,經營農產品物流風險較大。
3.物流基礎設施、技術裝備落后,物流運作成本高
物流的運輸、包裝、裝卸搬運、流通加工、信息處理等每一項功能的實施,都與物流的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水平有關。我國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落后,道路狀況差,物流運費高;沒有專業的車輛運輸隊以及車況較差,路網聯通度低,致使農產品物流時間過長;沒有科學的冷藏設備,鮮活農產品就難以運輸,損耗嚴重。2003年,我國糧食物流成本在整個成本構成中占 40%以上,而鮮活產品則占 60%左右,甚至更多,而世界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%左右。
農業信息網絡不健全,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種和質量都不能滿足需要。農戶居住分散,溝通渠道不暢,許多農產品信息難以收集、傳遞,信息化體系建設明顯滯后,農資和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帶有盲目性,流程不合理,這是導致在途損失嚴重,影響農產品保值增值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4.農產品物流鏈過短,農產品的增值程度低
在整個物流鏈條上,農產品加工包裝能力比較低下,品牌數量少、覆蓋率低。品牌及包裝產品一般是糧油等大宗農產品的初級加工品,進入市場的鮮活農產品基本上仍以散裝原產品為主,農產品難以實現加工增值。近幾年來,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流通環節的初加工、簡單包裝的品牌產品數量雖有增長,但所占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小,這導致了流通環節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市場間的差價而不是加工增值。目前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%以上,農產品產值與農產品加工產值之比為 1∶4到1∶3,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比重為80%。而我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20%~30%,加工增值比例為1∶1左右,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比重不到30%。蔬菜水果經過采后儲藏加工,國外增值比例為1∶3.8,我國是1∶1.8的水平,我國蔬菜水果采摘后商品化處理為1%,儲藏比例不足20%,加工比例不到10%。